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_2021年下半年小學教師《教育知識與能力》大綱重點知識點。
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_2021年下半年小學教師《教育知識與能力》大綱重點知識點
1.目標評價橫式
目標評價模式首先由被稱為“當代課程評價之父的美國課程評價專家泰勒提出,其目的在于確定課程方案達成目標一致的課程評價模式。目標評價模式是以目標為中心展開的,針對20世紀初形成并流行的常規(guī)模參照測驗的不足提出的。該模式在泰勒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的基礎(chǔ)上得以形成。
2.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目的游離評價模式是由美國學者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病提出來的,即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jié)果轉(zhuǎn)向“課程的結(jié)果上來。評價者不應受預期的評價的影響,盡管這些目標在編制課程時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適宜作為評價的準則。
3.背景、輸入、過程、成果(CIPP)評價鏌式
CIPP是美國教育評價家斯塔弗爾比姆倡導的課程評價模式。他認為,課程評價不應局限在評定目標達到的程度,它是一種過程,旨在描述、取得及提供有用的資料。為判斷各種課程計劃、課程方案服務。